印象致诚>党建工作

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学习进行时】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便是“道”。只有坚持“正道”,改革才能路子清晰、蹄疾步稳。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道”,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哲学概念,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遵循。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科学谋划、稳妥推进改革,必须明确改革之“道”。

4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艰辛探索,解决了一系列方向性、立场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对改革开放内在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篇布局,以一系列大战略大举措大手笔,将改革事业推进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革之“道”贯穿始终、牵引全局。


定方向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回望1978年,刚刚经历了十年内乱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年,波澜壮阔。如今,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正确方向,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首次地方调研便选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往哪里走?这次调研中,习近平一锤定音——“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习近平严肃表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正确的方向,永远是根本性的,是决定性的。

因此,尽管党和国家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习近平仍然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习近平一再要求,“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始终一帆风顺。我们党提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其中有一条就是“改革开放考验”。现在,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如果我们在方向问题上定力不够,就难以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改革的脉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改革之“道”的根本。


明目标

——系统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过去我们党也提出过一些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如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第一次。

过去我们党也提出过很多现代化,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第一次。

这两个“第一次”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要系统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明确了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之意才更加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郑重将“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加以重申。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大幕拉开,瞄准现行机构设置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适应的地方,啃最硬的骨头,拆最牢的藩篱,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习近平对各个领域改革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布局,呈现万马奔腾之势。

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

7月3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指出,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

以总目标为导向,推进所有领域改革,这是对改革认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的“道”。


强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

改革,是党的主张亦是人民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这是让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的主要保证。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历次重要讲话,习近平都要反复强调这一原则,要求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担负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回顾40年来的历史,改革开放的每一次突破,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他由衷赞颂,“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在这场考验中,习近平告诉了我们底气何在、力量何在: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归结起来一句话: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

一份份改革文件出台,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无不是在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正如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讲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这不但是习近平的改革之“道”,更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最大秘诀。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